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陶瓷一次烧VS二次烧,有何独特之处?
发布时间:2024-03-05
(一次烧成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烧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在烧成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的选择。这两种不同的烧成方式对于不同的产品和需求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首先,一次烧成相较于二次烧成更为经济,因为它耗能更少。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烧成成本因素。因此,在成本控制的角度上,一次烧成更具吸引力。
一次烧成尤其适用于那些形状复杂、价值高的大型产品,比如卫生清具。由于这些产品在窑内无法获得太大的装密容积,采用二次烧成反而不经济,既耗能多,又需要场地存放中间素烧坯。此外,这些大型产品无需整体施釉,在一次烧成过程中通过自重支撑而不会变形。
而对于餐具等产品,常常采用两次烧成的方式。这是因为素烧窑的装载容量大,特别是对于多孔坯(如精陶盘、面砖)和釉烧窑也是如此。此外,储存低价值的素坯较为经济,因为各种形状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装载密度。这种中间储存环节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制造多种器形时,可以直接使用素烧库存的半成品来满足订单需求,而无需从坯泥开始制作。二次烧成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检选素烧坯并剔除有缺陷的半成品,从而相对降低了成本。
(二次烧成的技术观点与优势)
从技术观点来看,某些情况下,二次烧成是必要的。例如,对于单件产品(如骨灰瓷浅平制品),在素烧时需要支撑以防止变形。此外,素烧产品的施釉比青坯更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质量和减少损失。
通过二次烧成获得的优势可以超过增加的烧成成本。然而,这种情况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未来有望增加应用一次烧成工艺。
在一次烧成过程中,釉和坯体同时成熟。因此,玻化釉不能在坯体相互反应停止和排出气体之前完全封闭,除非这些气体能从一个无釉的开孔坯面排出,例如多孔面砖仅在单面施釉。在釉成熟之前完全封闭会导致表面产生不合标准的有孔区域。当坯体和釉一起成热时,中间层的形成经常会增加产品的强度。特别是当坯体完全玻化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对于二次烧成产品,釉烧温度通常低于素烧温度,这使得坯体不再发生进一步收缩。这适用于二次烧成的玻化瓷器和精陶产品,能够使用三角架支撑进行烧成,并且釉烧窑内可以实现相对较高的装窑密度。而长石质瓷器与此不同之处在于低温素烧(900-1000°C),从而形成坚硬的多孔坯。
在施釉后,产品被烧至非常高的温度(约1400°C),从而实现坯体的玻化以及釉的成熟。对于浅平类陶瓷制品来说,常见的做法是使用单个垫饼进行釉烧。精陶也可以采用低温素烧和高温釉烧工艺进行生产。
(迈向一次烧成的未来)
随着快速烧成面砖利润的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可以获得很多好处。面砖制品的形状平直,并且只需要单面施釉,因此特别适合采用快速一次烧成生产工艺。
在采用一次烧成工艺时,釉通常含有粘结剂,它既控制水分从釉浆中蒸发的速度,又控制水分进入多孔坯的运动。此外,粘结剂提高了干燥釉面的硬度,有利于坯体入窑前的搬运操作。
通过对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两种方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优劣。这有助于制陶工艺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我们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一次烧成工艺的应用。
肇庆市新润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氧化锌产业链,主营产品有陶瓷级氧化锌(99氧化锌、99煅烧氧化锌、99.5煅烧氧化锌、RA95煅烧氧化锌,RA95型釉用活性氧化锌、轮胎级氧化锌、橡塑氧化锌,电子磨具专用氧化锌等。